Copyright © 2001 - 2016 http://www.zgxdly.cn,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7059130号-1
关注我们
仙都小赤壁河谷精品游线
站在下洋村大桥上向西而望,对面山上就是有“仙都第一胜景”之誉的“婆媳岩”。因是进入仙都第一景,又称婆媳迎宾。
和婆媳岩隔溪山上为“舅轿岩”。
【虎迹岩】
在小赤壁的峭壁上,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斑斑洞穴,穴径小的有40—50厘米,大的有100—200厘米。这些洞穴看上去形状像猛虎的足迹,所以叫做虎迹岩。相传,轩辕黄帝在仙都铸鼎炼丹时,命老虎守护在这入口处。
“龙耕路”是珍贵的火山岩地貌景观,在地质学上称“侧蚀槽”,由于岩石结构不同所致。凹槽部分为结构松散的凝灰岩,而外凸的崖壁则为耐侵蚀风化的流纹岩或熔结凝灰岩。在风化作用和流水侵蚀下,松散的凝灰岩层不断向内风化侵蚀,从而形成如此奇特的景观。随着河道不断下切,“侵蚀槽”就高出了水面。“龙耕路”对研究新近纪(新近纪是新生代的第二个纪,距今2300万年——2140万年)以来河流下切作用、地壳抬升具有重要意义。
龙耕路的中部有摩崖题刻“昆岩洞天”四个字。“昆岩”是明代缙云籍兵部右侍郎郑汝璧的名号。明万历六年(公元1578年)郑汝璧被排斥出京,次年在广东按察使任上辞官归隐。这里较宽处是郑汝璧为葛炼师张懋修(明朝张居正第三子)所开凿的半壁屋,叫“丹室”,也叫“超妙轩”。
相传八仙常常来小赤壁游憩,留下许多美丽传说,因此建“八仙亭”。
八仙亭是一个四角,亭名匾额为我国二十世纪书法泰斗沙孟海书写。离开八仙亭,往北走20来米,有一巨石与峭壁相倚,上合下分,状如两掌合十,称为“云关”,又名合掌岩、合掌洞。
洞内约有60平方米,冬暖夏凉。岩壁平滑,如刀削而成。南洞口岩壁上,刻有明代印海(即明代缙云县令龚庭宾)所题“云关”二字。相传黄帝升天之时,洞南阳光明媚,洞北云雾缭绕,由此得名“云关”。
小亭建在一巨石上,这就是“仙人钓”。相传这里是仙人钓鱼的地方,现在也是人们观景垂钓的好地方,往南可近观小蓬莱,远眺婆媳岩,往北可望倪翁洞、大肚岩,美不胜收。
亭下的巨石,称岩冲。直入深潭,不知其底。相传赤乌二年,缙云一带久旱成灾,白岩村百姓到这里买水求生,遂在潭边凿“白岩潭”三字,并落款“赤乌二年”。如今,好溪河床上升,再也看不到这处缙云最早的摩崖石刻了。【赤乌,三国孙权的年号,它标志着缙云仙都的开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。】
大肚岩在小赤壁的最北端,中部高高隆起,肚大如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