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游记攻略 > 遇见丽水(二):缙云仙都印象

遇见丽水(二):缙云仙都印象

2018-10-08

丽水地区的名字都很有诗意。丽水,缙云,仙都,云和,龙泉,一听“云”、“仙”、“龙”、“水”等字,就觉得这个地方裹挟着一种仙气。二十余年前,家里有了黑白电视机,可以收看浙江台了,每次浙江新闻联播播报完毕后,就会播报各地天气预报,浙江省内稍有名字的景区便一一入耳:缙云仙都,浦江仙华山,天台山,安吉天荒坪……丽水与温州虽然是邻市,但我从没有进入这个名气极大的景区仙都一步。后来,电影《道士下山》在仙都拍摄,山水合一的画面在脑海中好像生根发芽了,每次往返于文成与杭州之间,总是念念不忘。

仙都,一听名字就是仙袂飘飘的感觉。相传在唐天宝年间,有许多缤纷彩云回旋于此山,山谷乐声震天,山林增辉。当时有刺史苗奉倩上报玄宗。玄宗听后惊叹地说:”这是仙人荟萃之都也!“并亲自写下”仙都“二字。仙都盛名由此传到今天。

初阳老板告诉我,去看仙都,可先清晨先走朱潭山一趟。

清晨六点,老季与小季尚在睡梦中,我便一人出发步行前往朱潭山。路上清清冷冷,空气清新,环境优雅。不远处,山顶云雾弥漫,绿意若隐若现。行走一个公里,再左拐路过一隧道,眼前的视野立刻开阔起来,一条较为宽阔的河映入眼帘。这就是传说中的“好溪”了。这又是一个奇怪的名字。据说,这条“好溪”是缙云百姓的母亲河,滋养着缙云百姓安居乐业,发家致富。这条河的最终流入瓯江。那么,“好溪”就是瓯江上游之水了。

上游之水天上来。越往上游走去,水越是清澈,水流两旁树木郁郁葱葱,植被丰满,这水,似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,养山,养树,养鱼,还养河道两岸的居民。

自然,朱潭山最经典的风光,就是横跨于好溪上的丁步桥。这座桥的对面,还有一座闻名于世的山峰:鼎湖峰。仙都景区最经典的景物,便是丁步桥与鼎湖峰一同倒映水中的画面,水中的影与水上的景,亦真亦幻,分不清哪个是真,哪个是假。这座桥也不叫丁步桥,据说,有人叫情人桥,又有人叫仙人桥。名字不重要,重要的是,它与远处的鼎湖峰相视而立,若有行人从堤上走过,人影绰绰,即有仙界如水墨淡雅的色彩,又有人间烟火的气息,或许,这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风景吧?

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初阳老板极力推荐清晨的朱潭山了。

因为清晨,风尚未从梦中醒来。


没有风,也没有太阳,一切色彩都是淡淡的。淡淡的溪水,淡淡的烟雾,淡淡的村庄,淡淡的鼎湖峰,连树的色彩也是淡淡的。溪边坐着几个垂钓的人,穿着的衣服也是淡淡的。不远处还有一座公路桥,偶尔车在上面驶过,而此刻,它也是淡淡的,倒映在水中,好像水里也有一座色彩淡淡的桥。但这样的淡也会由远及近地分出一些层次来,远处的淡,就显得有些朦胧,越到近处,看得越清楚。想起中国的文化里有一种文化,叫“朦胧”,古往今来,朦胧诗总是叫人读来欲罢不能,但其意境又是隐藏含蓄的。但正是这样含蓄的意境,才有一种欲启还羞的姿态,正如古诗中云:犹抱琵琶半遮面。如今,没有太阳的朱潭山,便是这样的境界了。那些雾气似在江面散步,轻轻地向前漂移而去,身影悠悠,加上溪水潺潺,真是如诗如画,如梦如痴。越是如此,越叫人心痒难耐,我恨不得将此地变成一个巨大的摄影棚,将此景凝固于此。

我沿着好溪的栈道往深处走去。不一会儿,就见到一指示牌上写着“晦翁亭”,再一看,需登台阶上山。我抬眼看了看这座山,不高,再者,登高可临下,我便毫不犹豫地往山上走去。

才走了几步,就见到一座小亭子坐落于山腰处。亭子旁还有一石刻说明,原来,当年南宋理学大师朱熹讲学时曾憩于此,便以其号“晦翁”取之。亭旁还有石凳石桌,我静立一分钟,脑海中似出现朱熹讲学的画面。在山水之畔,想必生出的精神气也很是特别的。

我继续向上攀登。台阶上长满绿色的青苔,肯定是极少人再向上走。果然,从晦翁亭再走几十步,便立牌“游客止步”,台阶也没有了,只有一条砂石小路通向山顶。

我对山顶的景物十分好奇,更多的是向往——山下有水,有屋,远处有鼎湖峰,站在山尖,必定有一览众山小的气势。我拨开路旁的树枝,继续攀爬。但山顶又是另一番景象。山下的好溪被树遮挡,不远处的居民小屋一座一座,白墙黑瓦,在这密林中显得特别静谧安详,距离繁华的都市非常遥远,还停留在远古时代一样。我怔怔地看了许久,想象着小村里纵横交错,鸡鸭成群,各自安好,没有人打搅。再远一些的鼎湖峰,就像一位大哥守护着这些居民,从古代走到现在,不慌不忙,栉风沐雨。我不禁对这鼎湖峰生出了丛丛敬意。

当然,鼎湖峰的意义远大于此。因为它的故事,要溯源到远古时代。据说当年,轩辕皇帝在峰顶用鼎炼丹,鼎重达千斤,把峰压成了凹形,下雨积水形成了一片湖——鼎湖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“黄帝旌旗去不回,片云孤石独崔嵬。有时风激鼎湖浪,散作晴天雨点来”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。南宋诗人王十鹏也曾写诗云:“皇都归客入仙都,厌看西湖看鼎湖。”当地百姓从未忘记轩辕黄帝,每年都会有大型祭祀活动,已达四十余次,被视为当地重大节日之一。如今,鼎湖峰下,因轩辕大帝而生的建筑坐落于深山密林之中,既神秘又神圣。再看鼎湖峰下仰止亭内的回文联:水恋山雄山恋水,天惊石势石惊天;鼎留仙聚仙留鼎,龙驭帝飞帝驭龙。这些文字只是其中一二,还有诸多气势磅礴的对联,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,一个从古代一直讲到现代的故事,而没有人会对这样的故事产生厌倦,相反,历史越久,听得人越觉得津津有味,意味非凡。

曾经无数次看到这句话:忘记历史的人没有未来。

而仙都人,正是将这句话化为了精神的图腾,来打造一个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的山水文化家园——他们从未忘记历史,相反,他们丰满了历史,在历史中汲取文化的营养为今所用,小心翼翼呵护,认认真真传承。因此他们的未来尚可期。

听说仙都正在争创5A。如果成功,她将成为丽水地区第一个5A级景区。我想,她会成功的。

仙都景区内还有许多景点如珍珠一样散落在鼎湖峰周围。若问当地人,那些景点是否值得一走,他们必然会侃侃而谈该处景点的历史渊源,风貌特色,听的人便蠢蠢欲动,产生非要一探究竟的想法。若走入其中,有的也就青山应和着绿水,若疲累之际,实际上可放弃一二景点。但就在仙都人的“怂恿”之下,不知不觉走了一个又一个景点。这真是一种神奇的向心力。

走完鼎湖峰、仙都观、小赤壁,已是午后。再看朱潭山,早已没有了清晨水墨画般的安宁,取而代之的是之上而下的蓝绿相亲。

风也将水吹皱了,倒影也不见了。丁步桥的人也极少见。有人走过,也见不着水里绰绰的影子。

鼎湖峰,静默站立。

这一站,便站成了千古篇章。